分类目录归档:微信运营

微信服务号资源位合作城市奖励规则2.0(试行)

微信服务号资源位合作城市奖励规则2.0(试行)

开业文案申请:

发布时间:任何城市开业约最少一周进行预热发布;

文案整理:从总部文案库中进行编辑修改,修改完毕后给审核发布;

其它文案发布规定:

1、二线城市粉丝量超过总粉丝5%,可单独申请每月一次福利活动文案

2、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粉丝量占比超过总粉丝3%,可单独申请一次福利文案;

3、每个城市文案发布,需提早申请,达标城市,需要提早半月申请。每个城市每月可申请一次文案配合。

4、新开城市,开业月粉丝增长日平均净增速度达到25%,总部奖励服务号一次软文推送;

5、当月总粉丝数增加超过5万,总部奖励相关城市服务号一次软文推送;

6、每月城市幸福指数+—粉丝增长指数前二,可获得一次服务号推送申请机会。(幸福指数解释见附录)

7、发布内容必须为幸福西饼官方内容,包含互动活动、促销折扣等信息,不能带任何第三方品牌信息(要不然各个城市粉丝掉粉会很严重)。

8、此规则中所有涉及月份的为自然月。

Ps:当某城市同时获得1-6时,由相关城市任选一项进行推送(当月一个城市只能享受一次文案申请,其它作废);服务号原则上每月每周只推送最多1条合作城市信息,因此,达标城市需尽量提早申请,总部会给予排期。

9、服务号奖励文案必须提早一周申请,每个月中下旬开始发布,每次发布一个城市奖励,分两次进行发布。

10、活动一经确定,将不予修改,同时总部文案相关城市审核后将不做更改。

城市第三方发布文案申请(第三方发布类):

1、可先从城市经理处选择文案类型,并提出修改方向,修改幅度小于10%,此类非订制性文案,需尽量提早两天以上申请文案配合;

2、文案库中没有的内容,需进行订制,因此,相关城市需最少提早一周发送申请邮件与我司品牌部讲述相关文案内容,要不可能会影响文案制作效果与推广进度。

订阅号、微信社区、微博等,

微信社区内容无限制,可每周提供内容需求,总部审核完毕发或相关城市人员进入微信社区发布,我方社区运营提供置顶24小时服务(具体时间根据活动可能适当调整)。

订阅号内容为已有文案内容,总部不单独制作活动内容,部分修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则上不大于5%。

微博内容原则上每个城市每月可申请两次,相关城市最好提供相关文案内容或活动内容;

其它奖励机制:

1、新开城市,开业月粉丝增长日平均速度达到20%,总部奖励一次社区软文推送与订阅号软文推送,社区软文置顶48小时;开业月粉丝增长日平均速度达到15%,总部可奖励一次社区软文推送并置顶24小时;

2、当月总粉丝数增加超过3万,总部奖励相关城市社区、订阅号、微博等一次推送;

当月总粉丝数增加超过2万,总部奖励相关城市一次社区软文推送并置顶;

3、幸福指数排名3-6可申请社区推广文案一次推送,并置顶48小时。

4、以上1、2、3项奖励,只能享受其中一项

本规则执行日期为:2016.05.01日起开始计算排名,2016年6月正式奖励执行。

附录:幸福指数粉丝增长指数

幸福指数-粉丝增长指数为xxx对合作城市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数,除深圳以外,所有城市可以通过各种排行榜获得指数得分。当月新开城市不参与排名。

幸福指数=粉丝月增长排行分+城市增长率排行分。

粉丝月增长排行分=当月某城市粉丝增长在全国城市的排行,从第一名至最后一名取前二十名进排行榜,粉丝增长第一名可获得20分,第二名为19分,以此类推。

城市增长率排行分

增长率=本月净增粉丝总数/上月粉丝总数

排行粉丝增长率排行第一名可获得20分,第二名为19分,以此类推。

假设深圳当月粉丝增长排行第一,则可获得粉丝总数排行分20分,假设增长率排第十名,则可获得11分,则幸福指数为:31分。

Ps:假设两个城市在某项分中为同样数字,则取并列排名。

 

 

 

什么是用户画像?用户画像的思路有哪些?

接触过用户的人,对用户画像这个词一定不陌生。今天下午,我老大就跟我说,用户画像在用户运营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你要进行用户画像从而有针对地策划活动方案。那么什么是用户画像呢?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没有去深入地思考过,刚好遇上老大特别强调了,于是下班后查找了相关资料,以下是翻看资料后的一些收获。

用户画像就是通过各种数据去勾勒出用户的轮廓,从而总结出共性特征。所谓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兴趣等等。数据越多,用户的轮廓就越清晰,制定运营策略的时候就越有针对性。

在勾勒出用户的轮廓之前,我们需要对用户做特征描述。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和你的闺蜜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浓密的眉、身材好的帅哥,这时候你肯定会忍不住惊叹一句:哇,真的好帅啊!如果这时候你想追求这个帅哥,那么你肯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帅哥的喜好、性格等,待时机成熟,进行表白。其实,这一系列了解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用户画像。你在了解的过程中,有了以下方面的掌握:

外在: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浓密的眉、身材好

内在:待人和蔼、细心、温柔体贴

同样地,运营过程中的用户画像也是同样的道理和思路。不同的是,举例中针对的是单个人的总结,而用户画像则是对一个群体做特征描述,从而提炼出共性特征。但用户画像绝不是简单地归纳表面特征就完事了,更多地是在于隐性层面的挖掘。

前面用帅哥举例的时候,说到了外在和内在两个特征。那么,用户画像的思路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分为:显性画像和隐性画像

显性画像:即用户群体的可视化的特征描述。如目标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域、兴趣爱好等特征;

隐性画像:用户内在的深层次的特征描述。包含了用户的产品使用目的、用户偏好、用户需求、产品的使用场景、产品的使用频次等。

弄清楚了思路以后,就要开始思考用户画像的构建步骤了。总共有三步:

第一步:基础数据采集

数据是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依据,一切不建立在客观数据上的用户画像都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以现在我所接触的幸福西饼用户为例,18-35岁的女性、爱好甜品

第二步:分析建模

收集完了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后,就要开始分析和加工,提炼关键要素,借助工具构建模型。

第三步:结果呈现

经过了前面两步的归纳和提炼,我们就可以得出用户的大体轮廓了。以我所接触到的幸福西饼用户为例,用户集中在20~30岁的年轻女性群体,广东用户最多,北京、重庆、上海等一线城市占比也不小等,这就是一个浅层次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为运营规划、运营策略的制定而服务的,当构建了用户画像之后,一定可以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运营方案。

郑佳宜:如何简单玩转活动运营

郑佳宜,幸福西饼推广部运营实习生,大二学生,接触运营一周,此为学习seo伪原创与活动运营所写,内容主要来源于知乎。

“没做活动,产品低迷;做了活动,用户不领情。”活动运营,似乎成为很多运营人员的头疼的事情。今天,我介绍一下最近学习的一些活动运营的心得,让我们一起玩转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是运营人员的基础工作之一,是运营三大板块的一部分,又是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的结合。不要单纯因为互联网发展而随波逐流的策划一场活动。既然要办一场活动,那就要进行准备工作,思考一下三大问题:

  1. 对活动前期预算和实现目标进行预估

对于很多运营来说,如何既把活动做好,又能将效益最大化,有效节约成本,达到双赢是每次举办活动的目标。低预算并不意味着一场活动的失败。在这个互联网发达,资源共享的时代,有很多免费和付费资源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比如一些虚拟的货币或者道具来刺激消费者参与活动。而且一些活动快速生成工具,像“活动盒子”等,给你制作好现成的板块,只需要自行设置添加活动规则,参与方式等,并且这类工具,还附带有数据分析,对一些刚起步的企业,既便利低成本,同时又可以有效利用第三方平台,提升活动运营效率。同时活动目标具体到数字上,比如要获得多少新用户?转化多少?这样预期目标最后与结果对比才知道,活动是否如想象那样开展成功了。

2.目标要与结果看齐

举办一项活动时,定下的目标要与结果看齐。在执行期间,要对活动整体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漏洞,保证结果不会跑偏。

3.活动开展要结合自身品牌

随波逐流的跟风参与节日,只会被一些电商巨头挤下市场。活动运营是企业的一张名片,不仅是要产品推广,更是品牌推广,关乎企业形象,所以活动开展时要从扩大品牌正向性出发。

4.考虑用户人群

对于品牌活动推广,首先要熟悉自己的产品所针对的人群。深度了解用户的爱好,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以此可以用来作为策划一场活动的契机。

5.分析竞争对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懂得分析,你的产品有哪些竞争对手?要懂得学习和借鉴,你的竞争对手都开展过哪些活动?哪些失败了,哪些成功了?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了这几大问题思考,做起活动策划来是不是更有方向了呢。不管做什么活动首先要确定目标,只有定好目标,才能更好地围绕目标制定活动策略。

活动目标大概有以下几个:

A、推广品牌,提高品牌曝光度

B、引导用户使用产品,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C、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对产品进行优化

D、增加粉丝关注人数,与粉丝进行互动,利用活动拉近与粉丝之间的距离

E.促销产品

活动策略

定好目标后,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活动策略的话,大概要确定主题、时间、形式、奖品、文案、形式、规则等方面内容。

(1)活动主题:一般来说,活动主题最好借势而为,结合节日、热点来举办。比如中西方的2.14情人节,七夕节,元宵节。配合不同促销力度,像大型的新春假日时节,也是各大商家做宣传的好时机。另一类是为促销而生的节日,比如双11,店庆,周年庆等。节日类活动重在体现节日氛围。以及网络热点,或者是一些各大赛事举办,像良品铺子就利用欧洲杯期间,在微信商城首发“看球零食桶” 联合千名斗鱼网红主播在线观看欧洲杯,通过热门的视频直播并表演看球零食桶的100种花式吃法;利用朋友圈的H5传播形式,让消费者通过朋友圈互动分享参与。数据显示,整个欧洲杯主题活动,「良品铺子」微信公众号加了20万粉丝(20万相当于武汉地区最大的报纸媒体的发行量)。不过,“看球零食桶”的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所以说要想提高销量,玩转活动运营,还是要慢慢摸出门道来。

(2)活动时间:常规活动的话要提前1-2天预热,大型活动的话,像双十一,京东618就要考虑提前一个月预热。活动时间一般为一至两个星期。

(3)活动形式:点赞,盖楼,投票,晒图等。微信营销的推广方式成了现在电商企业宣传的新宠。下面举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像宝马今年77分钟内便获得了10w+的阅读量的病毒式传播的神级案例《该新闻已被BMW快速删除》,除了利用突出其车子的优势之外,还利用了模特,与阅读者进行互动,“跟上她的速度了吗?猜一下她到底上了哪辆车。”。从标题的创新,引起人好奇到后面的猜题环节都突破了大多数人所熟知H5套路,虽然类似的汽车广告中这种突出车子的速度,高质的宣传方式很常见,但对于手机端用户是种十分新鲜刺激的体验。

 

当然还有许多h5小游戏,因为上手快,同时基于消费者的虚荣炫耀心理而一夜风靡,像抓住神经猫等。由于h5的快速兴起,也出现了许多简易处理的制作软件,像兔展,易企秀等。

(4)活动奖品,这个要根据用户群体来进行设定。

关于奖品等级设置,视活动形式而定。如果是创作类活动的话,难度会较高,所以奖品设置时可以将其进行区分,比如一等奖的奖品价值更高一些,这样更能激励参与者的活跃性与参与度,同时,为了让更多人愿意参与,一些前多少名的参与者也可以获得一些参与奖,使粉丝参与人数更多。在活动进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让活动举办更加有趣,引导用户之间也能够进行互动。

(5)活动文案

文案策划时,活动标题一定要鲜明,一目了然活动主题。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打开率。一个完整的文案,应该要包括引导语、主题、时间、形式、奖品、规则。同时要进行仔细检查,是否有漏洞存在,否则让一些人或者竞争对手钻了空子,就亏大了哦。

(7) 活动置顶上线

(8) 推广自运营

(9)活动结束

就要进行收尾工作了,在结束前,可以最后再轰炸粉丝,比如: “活动就要截止了,大家快去参与啊”之类的。之后便是统计中奖名单了。如果是点赞,评论的。用excel来计算或者一些活动工具自带的数据分析就可以。而像晒照之类的,就要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了。信息收集时要联系中奖者的收获地址时间等,活动策划各部门也要紧密联系,活动方最好及时处理发放活动奖品,这样才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10)活动复盘

整个活动下来后,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要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的举办积累经验。同时对整个团队进行复盘,可以收集更多人的意见和想法,为下次活动进行优化。

注意的是,在活动开展时,要进行活动追踪,关注用户的参与人数,适时进行一些细节调整,保证活动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前期时,最好吸引一些高质量用户进行参与,这样才会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此引导更多人参加进来。

实践出真知,是做任何事都通用的道理。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作品,是提高自己最好的方法,熟能生巧,最终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门道,才可以轻松玩转活动运营。

幸福西饼微信粉丝社区运营年度总结报告

下面简述下我这五个月中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成果:

工作内容:

1、每日在社区与用户互动。解答用户对于产品的疑问、对于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跟踪解决。充当一部分客服的职责;
2、监督用户在社区发帖的内容,并进行回帖;
3、更新社区板块内容。想要留住用户还是要靠内容。如果内容足够吸引用户,忠诚度就会提升,用户就会长期留在社区,因为这里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4、策划社区活动。社区的活动类型基本是集赞、晒图、盖楼、游戏。有奖活动往往能吸引更多粉丝参与,增加与粉丝互动的机会;
5、负责运营订阅号。原创或同步产品内容,推广产品和活动;
6、负责头条号内容编辑。伪原创头条号内容;
7、定期对同行业的活动信息进行搜集。这样能更快掌握对方动态,从中吸收对方的产品推广方式和活动推广方式,主要竞争对手有诺心、21cake、榴芒一刻、美食美客、时刻陪你。采取方式是截图或收藏;
8、每日总结社区数据、订阅号数据;
9、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水平。由于感到自己身上工作的不足,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几月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工作成果:

从2016年8月29日-2017年1月3日

社区数据:

1、粉丝数从172939增至269125,共增96186;
2、帖子数从11838增至15972,共增4134;
3、浏览量从2040844增至3275261,共增1234417;
4、社区活动共举办15次; 其中“寻找男神女神”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84人,集赞1.2万,浏览量3万;“晒娃大赛”参与人数达到213人,最高集赞者获得1900赞,为史上最高。

订阅号数据:

1、粉丝数从61519增至101321,共增39802;
2、发送图文115篇,每篇阅读量约有1890。

在工作过程中我的不足之处:

1、对公司产品不够了解,有时面对用户的咨询还需要去查询或者询问同事;
2、有时与其他部门同事沟通不及时,导致产品活动信息出现错误;
3、内容做得还不够好,吸引不了大部分用户的点击、阅读、留言欲望;
4、部分活动策划得不好,导致用户参与度低、转化率低;

再谈谈我对现在运营社区遇到的问题看法:

1、社区到目前积累的用户基本是靠活动吸引聚集而来,但由于10-12月举办的活动没有渠道宣传,新的用户不知道有这个粉丝社区、不知道有活动的举办,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每次活动的参加人数都在递减,所以活动策划的再好也等于零。想要社区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少了推广渠道根本无法实现。无法吸收新用户,但又有增粉目标,两者之间有冲突。

2、社区定位不明确,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只是某个产品让用户交流,我觉得这个需求不够能让用户长期留下。所以存在很多如游戏、购物社区,不是因为这个话题足够刚需,而是有其他需求点在拴住用户,比如有买便宜货的信息、成功攻破游戏的攻略等。

今年希望学到的内容:

1、内容运营:如何开源(新用户拉动)、节流(防止流失与流失挽回)、维持(已有用户的留存)、刺激(促进用户活跃甚至向付费转化)?
2、用户运营: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运营方案甚至是运营机制?
3、活动运营:如何通过策划活动,拉动某一个或多个指标的短期提升?
4、推广的常规推广方式和推广的基础知识;
5、如何拉新、留存、促活?

今后一年的努力方向:

1、提高粉丝忠诚度。分析社区用户特点,与渠道部商谈推出专门做社区的优惠活动:
①分析以往每次活动用户的反应,如活动的浏览量推断出用户的感兴趣程度;
②跟踪监控活动链接数据,查看哪些优惠活动用户的购买率较高;
③结合每种产品的用户浏览量和单品转化率,把最热销的产品或新产品作为社区特有的优惠活动。
2、注重我们部门的团队精神,不断提高自己与部门同事、其它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
①了解部门同事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重点,与部门同事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②与其它部门(如渠道部、品牌部)建立专门的群组同步确认信息,确保每次活动信息的准确度,避免出现遗漏和错误。
3、研究和借鉴同行业或其他行业公司举办过的成功活动、从中吸取经验保证策划活动的成功率,提高转化率和参与度:
①关注同行业公司的公众号,查看它们的公司是否也有粉丝社区,研究它们的社区与粉丝是怎样互动、举办过什么形式的活动、什么样的活动受用户欢迎;
②利用每月四次的服务号推文,申请在推文的文末加上社区活动的推广,增加活动曝光渠道;
③要求用户运营同事提供协助,在幸福君微信群和朋友圈推广社区活动;
④申请在每个城市的下单页,页头的菜单栏上添加粉丝社区的入口。
4、具体分析大部分用户会对哪些内容感兴趣,重新更改社区板块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量:
①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在问卷中做好各种不同内容让用户进行选择,测试用户对哪些内容会比较感兴趣,总结用户答案开设新板块;
②尝试发不同类型的帖子,观察用户的浏览量和留言数,从而分析用户对哪方面的内容关注程度,删除互动不活跃的板块。
5、提高在粉丝社区渠道产品的销量:
①每次发帖都要带有产品链接,增加点击率促进消费;
②每次有产品促销活动都可以利用社区的群发功能提醒用户,增加产品的曝光度促进消费。

以上是我作为社区运营的年终总结和新的一年的规划,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包容。相信在萧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团队的成绩会越来越好!

鸥鹭

20170122

为什么要做活动运营?微活动有哪些类型?

接了微连学院老板杨鹏的分享邀请后,写了一个活动运营的ppt,唯一一次的分享在中途因为网络夭折,至今没能抽开时间去录制视频,很是可惜。今天分享在博客,近期也会录制活动运营与地推等多节课视频,欠债总要还。~!~

活动运营常识一

在微营销时代,微信成为全民营销的最好工具,基于微商和公众号的电商营销热潮,在未来几年,将依旧成为商家们争渡的战场。今年有赞平台的收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淘汰一部分实力不强运营不好的商家,但更多的商家却是死在了自家的运营上,这种淘汰,成为一种必然。

我发现很多商家或者微商们做不起来,无非几个通用的现象,没有粉丝基础/粉丝粘性不高/产品促销运营不到位等,但有了活动运营的支持,个人觉得一般的商家或个人生存都不会如此艰难。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做不起来的商家,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做好活动运营。活动运营这么重要?why?

不得不说到活动运营的作用。活动运营的作用基本上是围绕吸粉/留存(激活/互动)/转化的电商格式而已。

1、引导用户关注

移动时代,用户与用户的距离开始变近,通过挖掘用户的传播价值,成为企业快速吸粉的渠道,萌宝秀/女神秀的兴起,就是典型。一般来说,活动策划到位,早期传播到位,一次活动上万上十万的粉丝关注并不难。分众传媒一次两千万的红包活动,吸粉2000万加。良品铺子分销活动一夜百万而封号的神话,都算在此例。

2、提高用户活跃

自媒体行业,粉丝只是数据,用户活跃才是关键,黄药师通过几万粉丝盈利几百万,而不少几万的公众号却只能拿每次推文几十块的广告费。这是为何?没有互动的粉丝都是数据。通过活动运营,引导用户参与,是最好的提升用户活跃的途径。举个例子,幸福西饼公众号留言版块没有做留言活动之前,主文阅读40万阅读,评论留言却只有区区几百,但一个留言活动,1月1号,留言超过3000.有超过百分之一的人参与留言活动。这对用户活跃度的提升明显是巨大的。

3、促进转化

如果说做媒体资讯的内容,粉丝活跃度够了,基本上也行。但电商行业,没有转化,就一定没有盈利。天猫双十一,每年打造的神话让众多平台艳羡不已。而其中大部分做的不错的商家,我们发现都做了促销活动,折扣、优惠券、买就送、抽奖等玩法层出不穷,促销活动,是线上线下商家玩的最普遍的方式,很多套路也是有迹可循。

4、体验与口碑

幸福西饼免费企业品鉴会已经坚持了两年,地推全国免费试吃活动也进行的绘声绘色,笔者就因为体验后对幸福西饼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日蛋糕网上预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幸福西饼。同时通过不少渠道分享给好友。促进体验与口碑传播的活动运营,其实是很低成本的推广方式。

那么,微活动如何分类?分别应该怎么玩?

1)微活动——集赞类

朋友圈、微信评论、微信社区、微博等等,用户通过集赞获得相关活动的参与权,一般来说,集赞活动可以随时进行,晒照、生活日常、产品体验等,获奖形式为:指定楼层几号、所有用户集赞数排名等等。

1

2)微活动——投票
萌宝秀、女神秀、亲子秀、男神秀。。。。用户通过投票进行排名获奖,投票时一定需要关注二维码才可以进行点赞。

mengbao

3)微活动——测试等诱导类

测试类为主,引导用户参与测试后扫码查看答案,心理测试、情商测试、感情测试、常识测试、星座等等。最近被封杀的性格标签是最经典的个性海报生成类,传播极快,动辄百万粉丝。
通过输入某些词汇得到测试结果页面,也是不错的活动形式。

xinliceshi

4)微活动——邀请类

拆礼盒、砍价、拼团、邀请注册(红包)等。

chai

5)微活动——h5游戏

使用第三方平台如凡科互动等现有h5游戏,粉丝通关获取分数与排名,粉丝可以炫分数,一旦用户参与进来,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心和自我满足感,这是这样的心理能够让用户自发的进行宣传,让活动很快的传播开。

youxi

6)微活动——线下交互类

投屏交互、微信打印机、疯狂摇一摇等,通关线下场景使用微信进行互动,吸引粉丝。

dayinji

7)微活动——刮刮乐与抽奖

有赞等多平台自带,用户关注抽奖与刮刮乐,活动内容雷同,但体验场景不一。刮开奖品可以是实物或者虚拟产品,如优惠卷。 同时此活动形式可以与多种活动进行结合。

choujiang

8)微活动——红包/虚拟货币

裂变红包、返现红包、随机红包、关注领/分享/扫码领/好评返现等。

hongbao

9)微活动——微信社区盖楼

盖楼规则很简单,就是发一个主帖,同时用户回复,一般指定楼层获奖以及随机楼层获奖。

gailou

9)微活动——促销

常规:特价/折扣/秒杀/团购(拼团)/返现/优惠券/赠品/会员价。。。。
组合类:节日庆典组合拳。。。。

cuxiao

10)微活动——线下地推

品鉴会/联合活动/物料活动….结合分销体系与以上活动体系,进行推广.关于地推,下期课程,我们会进行更详细的分享,敬请期待。

那么我们知道了活动运营常规的分类后,应该如何去策划一个常规的活动?活动运营又要如何推广?且看下回分解。

微商时代 企业如何做好运营?

在微商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10年左右的淘宝,经过多年的沉淀而一发不可收拾,微商就是如此,虽然腾讯一再强调将整顿微商行业,近期也就代理这块做了限制,但市场的混乱依然无法避免,淘宝发了大力气整顿了市场,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后来很多的品牌开了天猫旗舰店,广大消费者的内心似乎好受了些。微信或许在未来,也会大力发展品牌店的入驻,打造另一个移动端的天猫,拭目以待。

那么,在如此激烈而又杂乱的微商市场中,企业如何做长久发展计?且看深圳萧龙seo网站优化顾问的一家之言。

很多的企业反馈说,微商现在没搞头了,市场份额已经饱满了,我想,这其实算是一种错论,我们通过seo工具百度指数可以看到,依旧有相当多的人在寻找微商代理、微商货源等,同时趋势成正比增长,我们可以明确知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微商,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微商做什么怎么做而头疼。

在之前偶然认识了伊之情的曹总,开始了解化妆品行业的一些真正的产品与行业知识,这是一个从事化妆品行业多年的香港知名品牌,在微商热门的时期来开拓手机端市场,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这里只是引言,推介下伊之情品牌。和曹总学习了下其微商运营的整体思路,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总结分享下企业如何做好微商的运营。

1、把好产品关

产品是一切服务的基础,对于微信圈乃至自媒体营销圈来说,利用朋友关系做销售,产品不过关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代理。因此,产品的质量一定要过关。

同时,不管产品是自己生产还是进货贴牌,一定要控制好成本价格,好的进货价格会让你在未来的营销中,有更多的玩法,有充足的利润。

同时做好产品定位与定价,也是企业需要决定好的因素。

2、引入高端人才

对于企业而言,团队很重要,思埠当初能成功,除了产品好,一个凝聚成团而又有战斗力的团队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础,而团队的核心人物又是懂产品懂互联网,对于项目的运营有着成熟的体系,虽然思埠也走了些弯路,但领先了一般的微商品牌很远。

3、做好包装

包装是灵魂,是对产品与品牌文化的升华,也是企业的窗口,一个好的包装能让人耳目一新而又印象深刻,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曾任七天优品电商部总监、天启电商ceo杨总就曾分享了大批品牌包装的案例,包括相本宜草、韩东等各大行业品牌,其产品定位鲜明、包装紧扣定位、ui统一协调——好的包装,是品牌形象成功建立的基石。

4、有策略的广告

无商不广告。深圳seo优化顾问萧龙觉得,不管是什么企业,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广告宣传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而对于想在微商已经发展起来的今天,还不依靠广告拓展市场的品牌,想做好微商不太可能。

首先,你得有人,其次,你得有更多的人,最后,你还是需要人,人从哪里来,1已有资源的导入,2广告!!!

对于广告,个人觉得百度竞价、网盟、广点通都不妨试试,假如有钱,视频广告做下更好,有钱的话,广告渠道不计其数,主要还是看团队的运营策划(这里线下资源的导入与资金的储备,就不单独分享)。

5、长期品牌口碑的打造

一个没有口碑的品牌,很难通过互联网渠道做起来,品牌一定要经过塑造,才能被公众所喜欢。对于任何渠道的品牌而言,口碑营销的建设是长期的。(我们在百度新闻中搜索下,可以看到很多微商品牌长期发的软文,这都是品牌口碑传播的途径之一,当然,这些软文再由企业发到微信,吹嘘某某媒体报道了某某品牌,又是二轮的利用)

6、做好代理培训服务

很多做微商的人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去推自己的代理,整天在朋友圈晒我又卖了多少货,我好忙,某某朋友使用后效果杠杠的,这种信息已经刷爆了朋友圈,所以,我很少进qq空间,我屏蔽了大量的微商代理。

一定要让微商代理们有方法有方案的去执行推广策略,所以,打造好良好的培训体系,让微商们专业起来,教会他们有方法的去卖货乃至发展二三级代理,才是真正的长久发展之计。

7、做好产品投诉服务

很多企业都是将各种消费者投诉处理直接推给代理们,这个并无不对,但最起码,你公司得有个专门的人来对接相关产品投诉事宜。企业一定要做好产品的投诉服务,在互联网传播飞速的今天,任何不利于口碑的负面信息,都要扼杀在摇篮里。另外,良好的投诉等售后服务处理,也是企业转危为机的好途径。

8、做好物料储备

产品物料、品牌手册、代理体系、服务文档、话术等等物料一定要准备好才推,不要到需要某个东西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去准备,那个时候,你一定会手忙脚乱。

洋洋洒洒一千多字,朋友们看看就好,希望能给到朋友们一些参考。最后,在十一到来之际,深圳seo网站优化顾问萧龙祝大家节日快乐,有需要顾问服务的朋友可以咨询我。

公司如何做好移动端微信的营销?

随着自媒体营销的热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虽然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做出太多的成果,但随着移动端的逐渐热门,微信的功能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到以微信为主的移动端营销的规律。深圳seo优化顾问萧龙在此感谢小杨的投稿,学习总结写的很用心。

据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用户数已达630000000人,用户将视线从PC端快速的转移到了移动端的上,移动时代,用户在哪里,商家就跟到哪里。

现在市场上最热门的行业莫过于O2O、P2P、智能家居、微支付、微商、推送等,针对移动互联网岗位的招聘也迅速多了起来,什么微信运营,APP运营,移动端产品推广等,同时也有大量的求职者将方向转移到了移动端的产品营销上。对于一个新兴的职业方向,您是否还在摸索着找方法?今天小编与您分享在移动端公司如何利用微信来做营销。

weixin44

为了更好的推送和营销公司的产品,很多公司相继推出了手机端的APP应用,公司微网站,微系统,手机网站,H5场景应用,微信不言而喻成为了移动网络推广推广的重点。微信相比PC端网站引流而言,做的是终端客户,能够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然而针对PC端的渠道引流并不能很好的留住用户,用户访问网站后如果没能直接转化,则无法再进行二次营销,这也是微信以及QQ独特的优势所在。

今天我们重点来说下微信营销?

微信,分为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个人微信又分为私人微信和营销微信,企业微信分为公众服务号和订阅号,不管是个人微信还是企业微信,我们都需要有粉丝来做支撑,粉丝就是我们的潜在客户。

那如何来吸粉?如何来做转化?成为每个公司或是个人的一个难题。

  • 目标定位

不管做什么产品的销售,我们都需对我们的客户群做一个定位,向怎样的一类人进行销售更容易成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强关系、中关系以及弱关系,强关系指的是我们的亲朋好友;中关系指的是我们朋友的朋友,亲戚的朋友,有过一面之缘;弱关系,指的是和我们没有任何链接的人。针对这三类人群,哪一类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针对亲朋好友销售,当然他们会给我们面子,买个一二件,如果你的产品不好,这就会影响到朋友之间的感情。针对弱关系,每天你的产品推广占满了别人朋友圈的整个屏,这无疑会让人反感,删掉。中关系,当然是最好的客户定位,有认识,但相互又有一些距离。

同时,我们需要明白,用户群体论,比如我的目标用户是家长,则一般来说,这个用户的圈子中,就有相当多的家长群体,同时,经过家长反馈的信息,更能引起朋友圈家长的认可与共鸣。所以,分析我们的目标群体,同时需要分析某一类的用户人群的特性,针对用户特性进行推广优化。

  • 吸粉

针对一个新注册的营销微信号,粉丝如何来?免费吸粉的方式大概有以下:

1、QQ好友导入微信;

2、微信二维码QQ空间分享;

3、软件上找寻附近的人;

4、加入QQ群畅聊引导群友加你微信或自建QQ群推广微信号;

5、在各种分类信息网(58、百姓网、安居客等)发布出售或租房等信息,联系方式留下“微信二维码”;

6、微信群一个个加好友;

7、APP吸粉术(陌陌、唱吧、快乐辣妈、大姨吗、美柚、各类新闻APP),互动或是贴子中留下微信号;

8、微博,SNS,豆瓣、论坛、知乎等自媒体平台发贴留下微信号;

9、手机号吸粉术。中国时下约有8亿人使用智能手机,60%的人使用手机号码注册微信号。

10、线下资源导入,将公司现有的用户导入微信,或者在公司的品牌物料中加入微信二维码等,吸引用户关注。

付费吸粉主要采用活动以及激励机制来吸引用户,在企业公众微信号的吸粉上用的比较多。方式有以下:

  • 线下推广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公众号吸粉推广,如扫一扫送水杯,送爆米花,免费喝奶茶,注册投资送雨伞等。

  • 商品包装

在馈赠客户的小礼品上留下二维码,扫一扫关注赠送优惠券或是红包之类的。

  • 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引导宣传,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 在各大导航网站提交公众微信号,置顶效果会比较好。

导航网站有:微信主页、微信公众账号导航、微信家园、微信大全等。

  • H5互动游戏吸粉

 

  • 粉丝管理

当我们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了我们的公众号,我们就要学会管理,微信就相当于一个CRM,可以支持到上千万用户量,针对这个大数据,我们可以将粉丝进行分组,如铁粉,新粉,地推粉等,潜在客户、待沟通、成交客户等,针对每类人群有的放矢。针对认证的公众号后台,有一个多客服的管理工具,相当于企业QQ,最多可建立10个工号,当粉丝在公众号发布信息时,客服可在第一时间收到粉丝的信息,从而与之对话交流,做好分组,做进一步的跟踪和转化。

  • 营销策划与转化

当公众号认证通过后,可以申请公众号后台的流量主版块,我们可以选择在相关性的大号广告主的软文底部投放广告,广告可以以文字或图片链接的方式展示,也可以提示用户关注公众号。此处广告位按点击率收费。
公司可以定期在公众号或是微网站上举行活动,包括抽奖活动,有奖签到活动,折扣促销活动,投资送体验金活动等。
图文消息推广。采编一些干货类的,与热点话题相关的文章,在文章内引入公司的品牌宣传,这样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同时,这类文章转载率也挺高。
微视频。微信有个非常不错的功能就是微视,原创的,搞笑的,正能量的视频都非常受欢迎,需要植入一个好的标题。同时,加入一些SEO优化的思路,微信文章标题以及文章是可以被搜索引擎收录的,而且收录的文章还带有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
可选择和一些渠道合作,如极光推送、广点通等。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H5营销,2015年最热门的营销方式,100多万家企业通过H5页面的宣传获利。

责任编辑(小杨)

用户是用钱留住的?补贴才是O2O的“毒瘤”

最近,在调戏电商微信订阅号看到了这篇文章(补贴是O2O的“毒瘤”??),感觉深以为然,互联网时代,经过长久的发展,虽然大家都说用户用户,玩的还是资本运作的路线,很多项目变来变去,还是钱的事儿。但也有些巨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因为不(yao)差(da)钱(qian)。

但不管有钱没钱,任性的创业者们都在拿钱说事,我们做任何一个用户,都在算,开发一个用户要多少钱,留住一个用户要多少钱,成本,成本,成功的资本,滴滴打车、饿了么、闪电购、美团都在用钱圈用户,小企业直接来句,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开始圈钱,开始送钱。

这是巨头们领头的游戏,对用户形成的补贴,成为很多用户进行消费时,对比的根本。其实我是一个屌丝,我会为了一张电影票看哪边更优惠,会看一份外卖不同平台哪个更便宜。忠诚?越便宜越忠诚。

下面很多的内容不是我这个屌丝所(tai)能(gao)理(da)解(shang),请君们细细品读,当(hui)有(xin)收(yi)获(xiao)。

补贴是O2O的“毒瘤”??

戏言戏语我们筹备这个话题,也有两周了,遭遇的故事简直就是传奇,启明创投的黄佩华女士本来答应就这个问题接受采访的,但是,一看到提纲,直接拒绝了,估计是我们关于补贴的问题太犀利了,同样的状况,还有两个O2O知名企业的CEO,其中一个,在业内以补贴著称。

补贴这个话题如此敏感,真是让我们始料不及,不过,还是有很多胸怀开放的CEO们,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度看法,调戏电商的文章,精华都在后半部分。

请耐心看完。

……

文/调戏电商编辑 夜华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O2O,你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烧钱!这估计是伴随O2O最突出的一个标签。各大巨头在烧钱补贴上的大手笔,也一直备受关注。滴滴十亿十亿的接着猛砸向市场;李彦宏拿200亿许百度糯米的未来;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一波一波的融资就没消停过……

近期,在亿欧网举办的“中国O2O创新创业大会”上,高榕资本联合创始人高翔表示,不管你信不信,寒冬是真的来了。

为什么资本的寒冬会来?金主捂紧了口袋,没钱烧了,补贴到底该何去何从?创业者们也开始不得不在烧钱的狂热之后,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千金散尽后,我真的抓住用户了么?

为什么寒冬会来?

在大会上,高翔从投资者的角度描述了互联网的发展的四个时期。

1萌芽期。
这个阶段会出现一批先知先觉的创业者,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度比较高,对未来领域的变化会有一些创新式的想法。这个时候,VC会拿出比较少的钱来试试水。
2泡沫期。
萌芽过后是成长,这个阶段会有大量的资金涌进这个市场,因为互联网要培养用户习惯,你想让用户用手吃饭,不花钱让他用手吃,他一辈子也不会吃。
3沉淀期。
泡沫终究会破,该投的项目投的差不多之后,项目具不具有可行性,能不能存活,这一阶段会逐渐出现分化,好的会越来越好,不好的会慢慢死掉。
4成熟期。
在风口中存活下来的企业,生命力会越来越持久,最终实现盈利,走向上市。

处于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方式。O2O市场现在已进入沉淀期,这个时期,投资者会会更加关注执行效率比较高和积累资源比较丰富的企业,从去年开始大家大肆挥金,疯抢市场到今年的逐渐冷静,所谓的寒冬,是因为空间越来越小,大的格局已基本成型,这本是市场走向的一种自然规律。

寒冬来了,补贴该何去何从?

市场给我们的印象是价低的风往哪边吹,用户就往哪边跑,忠诚度太低。那这样的补贴到底对么?寒冬来了,力度小了,这个时候,用户又会往哪边跑?

在接受采访时,饿了么CEO张旭豪认为,通过补贴来创造需求的都不靠谱,但是通过补贴来改变需求的则是有用的。

什么叫创造需求呢?就是补贴一停掉,消费者立马就走了。河狸家创始人雕爷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来说明这个问题。

美甲的客单价差不多在一两百块钱这个价位上,而且持久性偏低,长了就得再接,在行业内属于有点奢侈性消费。河狸家在一次和苏宁合作一个一分钱美甲的活动中,一个大叔花了一分钱做了一个,这完全就是抱着有便宜白不占的心态,他原本没有美甲的需求,恢复原价之后,他肯定不会花个几百块来美个甲,这个补贴对这样的用户完全就是没意义的。真正的需求是,补贴停了,你还有消费的需要。

改变需求又作何解释呢?大家本身有订餐,打车的需求,不是因为饿了么,美团,滴滴等出现之后,大家才有了这个需求。以前消费者也订餐,但是有很多行业痛点。比如说对商家来说,以前接订单完全靠纸和笔记录,电话接单,很容易出现记错和记漏的情况,而且用餐极受时间制约,大家都集中在一高峰期,电话打不进来,配送效率低下更是痛中之痛。饿了么等平台的出现,聚合商家资源,建立外卖平台,统一配送,这优化了消费者的用餐需求。然后通过补贴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去改变订餐的方式,这种补贴是有作用的,因为即使补贴停了,这个订餐方式消费者还是接受的。

据张旭豪透露,饿了么在全国260个城市,时不时拿出一些城市的补贴停掉以后,其实整体的影响不大,大概在15%到20%左右。

补贴,说白了就是一种购买用户的营销手段。但是你把用户购买来之后,要么是产品优,要么服务好,得有留得住的资本。

就拿订餐来说,即使补贴停了,消费者的需求依旧存在,为什么目前消费者的忠诚度低呢?巨头打价格战,自己作的。

消费者本身对价格比较敏感,用这个来抢占市场,可能一时很热闹,但终究不长久,补贴迟早得停。当恢复到商业本质,严格把控入驻商家的质量,优化送餐效率,拼服务拼产品,形成口碑,还怕消费者没有忠诚度么?

补贴到底对不对,得看消费者到底有没有需求。如果是真需求,而你也是做到真的优化了消费者的需求,补贴停不停,寒冬来不来,关系不太大。有便宜就占,没便宜,还是得吃饭。

只有当各巨头的这场恶性竞争的硝烟散去,真相才会浮出水面。

测测补贴的BMI指数

有需求的补贴是积极的,而大肆补贴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但是到底该砸多少金进去,才是合理的。赶集网CEO杨浩涌给我们算了这样的一笔账。

任何O2O企业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健康指数,这些指数是什么呢?

1用户购买成本

创业者融到钱就去买用户,线下发传单做地推的团队是成本,线上做下载,买一个用户3块钱,激活可能达到10块钱也是成本。这个帐在之前得会算。
2用户留存
花了多少钱买到平台上,留存是多少,下单频次是多少,这些数据都能直接考量商业模式是否健康。
3用户产值
指的是什么呢?一个用户在你平台一个月下几次单,这些单的客单量多少,毛利多少,折算一年产生多少的产值。

如果这笔账算不清楚,盲目补贴,烧的不仅是投资者的钱,烧的也是创业者的心。该投多少钱进去才是良性的,补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盲目的跟随大市场竞争,你补多少,我就要比你多一点点,最后的结果是寒冬还没过去,资金链一断裂,就游戏结束了。

寒冬的来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基于真需求之上的补贴本质上是能起到占领市场的作用的,但是得补之有道,切勿盲目恶补。任何人在开始烧钱补贴之前,都得思考一个问题:补贴停了,用户还会在么?

联系作者请加微信:tiaoxids。

<完>

其实说来说去,有钱任性的玩法也不是很可取,用户习惯了获取所得,习惯了大优惠,突然没有,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比如深圳这边的闪电购,在停止了最初的第一波优惠劵大赠送后,深圳的用户十不存一,萧龙seo顾问也是每次使用了直接就卸载了,下次水果店老板说起可以用,想起还有点优惠可以用,偶尔才又重新下载了玩玩,最后,闪电购干脆长期送优惠了,这不得不说是学了滴滴打车最初那一招,但优惠常在,则客常在。

当然,还是要看性质的,比如电商君分享的外卖等行业,很多的白领都有需求,不管你优惠不优惠,只要方便,就肯定会有人一直用。我用闪电购只用来买水果,还是亲自去店里那种。

最后的总结是,找到用户需求,假如有些问题能不用钱就能快速解决,那建议创业军们还是别太奢侈跟风的好。假如你要是不差钱,又想要快速的市场反应,那就”骚“吧。

为什么微信公众号用户获取成本比App还高?

640.webp

我们都知道用户成本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运营需要考虑的重点数据,从各渠道的成本对比到风险评估,运营者心理一般都有一杆秤,这个秤称的就是成本。在pc端,各行各业的用户成本不尽相同,p2p等金融用户成本可达1000元,招商加盟用户成本100加,旅游行业成本277元(数据参考搜狐用户成本获取分析)。而在移动端,微信一家独大,成本比起其它pc用户渠道要小很多,但依然不少,甚至,我们在相关数据分析报告中看到,微信的用户成本居然比app的用户成本要更高,这是为何?

我们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得到微信公众号的单用户获取成本一般要3-5元,有些垂直类型的号,或通过地推方式甚至能到十几块(参考相关微信成本分析)。而安卓App单用户获取成本是1-5块钱,iOS的单用户获取成本高一些,一般也才3-10元。可是为什么微信获取用户的成本比起移动app的成本获取还要高呢?

从用户操作上来讲,我们都玩过微信,关注过一批的号,也在各种渠道下载过app,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微信的关注比起app下载来说更方便,在相关搜索中搜下或者扫描下二维码,点击下关注,就能完成一次服务,这种操作很是快捷方便,而且基本上不会浪费用户多少流;而下载安装一个App却非常复杂,不管是在各种应用中心或者是pc官网下载还是扫描下载,多种渠道,我们的操作会相比而言繁琐的多。

可在用户关注公众号比安装App要简单得太多的情况下,而公众号获取用户的成本却和App差不多,甚至还要更高,这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那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实最主要的区别还是app的多元化推广平台和分发渠道,甚至app还能拥有很多免费的渠道,这些渠道做的好,不比收费的推介效果低。而比如各大Store、积分墙、推荐墙、线下预装,甚至是各种黑科技,这些中心化流量入口,都是很好的App分发渠道,让App推广的需求得以释放。部分渠道即使不付费也会有很好的自然流量,而且渠道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各种因素互相作用之后,才造成了App获取成本的现状,很多年前写过一个app推广方法大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下。(

App企业手机应用软件常用推广方式与渠道建设方法有哪些?

但我们知道微信公众号的推广相对app而言,它几乎没有其它的中心化的流量渠道,除了很多人现在在用的广点通。去年的时候因为一直在做seo的原因,看到刚兴起的微信导航类站点,那会很有兴致的想自己也去做个这种站,索幸后来转了其它的项目,现在这类app或者微信的导航站点,大多数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这与微信的特性也是息息相关,微信的特性也是很明显的,他们喜欢圈在自己的生态中,其他的量也很难进来。还因为其他渠道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大规模中心化流量,如果平台自身流量不多,这也就不会给公众号带去多少用户。

对微信官方来说,也有两个中心化的用户分发渠道,免费的是微信搜索框,收费的就是广点通。但是想搜索上的SEO并不简单(微信公众号搜索排名权重的可能性研究),想带来多少大规模用户几乎不可能。广点通虽然可以投,但广告主和广告页面的审核门槛很高,这直接导致很多金主有钱却花不出去。

我们很多时候看到一个很怪异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都想将微信公众号坐起来,很多企业甚至有几人几十人以上的团队来专门运转微信,但效果依然不佳。而另外一个苦逼的现象是,就算你很有钱,你也不一定能找到很好的微信推广途径,很难找到投放渠道。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说明微信公众号推广需求不能得到有效释放。而且有需求的人还很多,或许正在看文章的你就是其中一位。而投App却可以找到很多渠道,就怕你没钱烧。

当然,我刚才说有些企业有团队来运营公主号,不管是自己的团队还是外包,他们答题也是通过做活动,从朋友圈获取用户,不过这门槛不低。一个好的创意活动很难想出来,想出来就算执行也有可能被官方封号。而就算你通过这些获得了一定的客户,可能你获取的用户也是比较参差不齐的,获取的用户不精准。

由于这些种种原因的限制,我们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微信公众号获取用户成本比App还要高,本质上就是供求关系未达到最有效的平衡,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去中心化的公众号分发渠道

既然很难再建立中心化流量渠道用来分发公众号,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否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公众号分发渠道呢?

可以这么思考,每个公众号除了需要用户,同时自身还能输出用户,分发其他公众号,所以就有了互推。这个原理用在PC网站上就是友情链接,用在App上就是推荐墙。

大家都知道契约做了易粉这个项目,帮助公众号运营者之间快速达成互推合作,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互推麻烦的难题。换个角度看,其实我们这也是一个公众号的分发渠道,可以说是一款基于公众号的Store,只是我们不提供中心化流量,不是传统的App Store,而是去中心化的,新“维度”下的产物。因为提供用户的渠道不是易粉平台的,而是散落在每个公众号上。

虽然易粉平台没有自己的中心化流量分发公众号,但是入驻在易粉平台上每个公众号的流量,间接也是平台的流量,这些流量就可以分发公众号。

去中心化的分发渠道和中心化的相比,坏处是不能快速输出大量流量,因为流量是去中心化的,所以有人怀疑互推的效果,这无可厚非。好处是方便找到与自己账号定位相符的流量,进行精准、平等的交换。而且只要平台上的公众号数量足够多,这个流量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去中心化是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趋势,契约希望经过自己的小小努力,通过易粉这个去中心化的公众号运营者协作平台、去中心化的公众号分发渠道,让每一位用心的自媒体人都能获取到属于自己的“真爱”粉!

易粉Founder&CEO 契约

最后是俗得掉渣的招聘,我需要PHP的前、后端工程师,欢迎加入我们:qiyue@easyfans.cn,除了工资和美女同事之外还包一日三餐,只等懂我的人!

萧龙seo:

当然,以上内容其实可以看做是易粉的一个自我推介,带点广告性质,但分析确实很专业。下面为大家分享下微信的一些其它分发渠道:

 1.广点通

2.资源合作(互推)

3.微博推广

4.建小号推大号

5.线下推广

6.qq群推广

7.常规网络推广

8.活动推广

9.漂流瓶

10.官网

11……

动漫+游戏 或将成为最有前途的IP开发模式

在刚刚闭幕的2015ChinaJoy上,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成为众多游戏业大佬的演讲核心。随着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与原创游戏相伴而生的IP问题日益引起业界重视。尤其从2014年起,由移动游戏主导的IP争夺大战,更让IP这个文化载体成为众多产业关注焦点。目前,探讨最有前途的IP开发模式,寻找发挥IP最大价值的商业模式,不只是游戏行业所关注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行业话题。

IP开发 不能只流于表面

虽然IP已成为时下最火热的产业名词,但纵观中国IP的商业化之路,却未必达到一个让人信服的高度。对于大多数人甚至许多业内人士来说,IP的意思只是有一个原作者或者有一个原版权通过电视电影出版等一系列的方式,传播给终端客户,有了市场然后形成了IP。只要有人气,似乎就是IP。然而IP的深层含义,却是一种文化诉求的表达,这种表达对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是有映射和共鸣的。如果没有很深入地去理解IP,那么对于IP的运作也只能是浅层次的。

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我们看到了许多“快消”性质的IP,一档综艺红了,关于这档综艺的游戏迅速被推出;一部电视剧红了,片中主角的配饰立刻就有可能成为淘宝爆款。在运作IP的时候,想到的只是眼前快速收益,却并没有很多人会去设定一个成熟的、长期的、有步骤的商业计划。对于IP价值的开发,只是流于表面,简单说做的是收入却并非品牌。以游戏行业为例,此前大量IP改编来自海外,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在中国的知名度、影响力及普及人群超过很多国内IP。

青年向动漫IP 市场前景可期

国外IP风光无限,国内IP真没拿得出手的高质量案例吗?这种观念正慢慢被颠覆。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十年里,动漫、小说及音乐被誉为三大主要内容产业,这三个领域也曾涌现出今日看来非常有传播性和穿透力的IP。

在刚刚闭幕的2015ChinaJoy上,7月29日,腾讯动漫和龙图游戏发布了《尸兄》同名手游,这是国漫经典IP和游戏产业的一次深度结合。虽然这款游戏在8月上线后的成绩还不能预测,但作为动漫IP的《尸兄》本身已有了很好的市场表现,迄今为止的漫画点击率超55亿,动画播放超20亿,在百度动漫榜上成功挤进前三。在这种情况下,手游《尸兄》也让人期待。

《尸兄》漫画

从《尸兄》到《中国惊奇先生》,再到2015CJ上因为超萌COSER引发宅男尖叫的《狐妖小红娘》,目前值得关注的动漫精品正在不断增加。从多年的《喜羊羊灰太狼》,到今年夏天《大圣归来》所引爆的国漫情怀,动漫已从低龄专属走向青年化、成年化。那些代表着情感、奋斗的动漫作品开始成为动漫主流。通过《尸兄》、《择天记》等最近热门的国产动漫的表现来看,成熟的有品质的青年向IP的商业价值和开发空间非常值得期待。

2015ChinaJoy,《狐妖小红娘》的Cos人气大旺

ACG整合 实现互利共荣

除了IP,还有个产业名词,近期一直被提到,就是“ACG”。什么叫ACG?ACG是由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和游戏(Game)交错成的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虽然它们不是同时产生,以独立形式出现时也并未具有划时代文化意义,但一旦三者联通,会产生对虚拟角色和虚拟环境的巅峰性创造力及影响力。怎样的IP运作方式更有前途?目前来看,ACG的结合也许才是正确的路线。

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动画、漫画、游戏产业相对还是独立作战,跨平台运作三项的规模型企业不多,腾讯互娱是其中一家,其余的要么只有游戏,要么只有动漫。这就存在一个核心问题——整合。“优质IP”+“好的设计”并不等于优质产品,在ACG模式的引导下,必须从IP本身出发,以源头养产品,最终线的游戏在以原汁原味吸引动漫粉丝的同时,再根据其产业特性来扩散对游戏玩家的影响力,这样才是打通产业链的关键,从而实现价值链上的互利共荣。

虽然国内ACG模式发展还在起步,但在邻国日本,ACG模式已经非常发达。目前日本国内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2万亿日元,世界市场的65%、欧洲动漫产品的80%来自日本。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日本已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动画大国。而这种产能也提升了游戏行业的产值。以国内非常熟悉的万代南梦宫为例,2014年4至9月万代总营销额为2500亿日元,其中游戏事业的利润就达到200亿日元。随着手游行业的兴起,万代除了继续在主机游戏方面推出漫改游戏,也在移动端推出了多款漫改游戏。像《海贼王:寻宝之旅》这款RPG+卡牌游戏在日服获得过App Store最高前三、Google Play最高前十的好成绩,短期下载量也破了800万。可以说,当动漫和游戏结合,价值便呈几何倍放大。

日本《海贼王:寻宝之旅》游戏

中国目前最有前途的IP开发模式

8月1日,腾讯动漫负责人邹正宇在ChinaJoy上发表了题为《共创IP商业价值》的精彩演讲,呼吁多产业共同开发IP,通过做大IP构建版权生态,用多种商业模式衍生放大IP价值,最终实现IP的多元开发。这是腾讯动漫在主流场合首度对IP共建发声,也预示着自《尸兄》天价卖出IP授权后,国内动漫行业对于IP开发有了很多想法。

2015ChinaJoy动漫展台

怎样才能实现IP价值最大化,是国内相关行业最关心的话题。在中国,游戏是一个被证明了巨大商业成功的行业,而动漫则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未来战略性行业。同样作为两大创意产业,动漫和游戏的结合不只是扩大游戏与漫画的用户群体,为优势IP注入能量,更是让每一款基于IP的产品都能成为现象级爆款,这才是IP共赢的理想结果。放大动漫IP的价值,通过游戏传播力来扩散IP的影响力,深度结合寻找更广阔的商业空间,这可能就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也最有前途的IP运作方式。

———————

文章来源:移动互联网(ID:sjydhlw),覆盖超过5000w人的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